英国威廉希尔公司,十大博彩公司

最新更新
热文排行

李晓正---全国最美乡村医生

发布日期:2022-06-20 点击:
A A
打印

李晓正,男,1951年出生,湖南省洪江市洗马乡花柳村乡医。1969年毕业于湖南医药学院(原黔阳卫校红医一班)医士专业。扎根基层53年。

他是一个偏远山区老乡医,凭着行医救人的坚定信念,71岁了依然背着药箱走村串巷,到田间地头送医送药;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,全天候待命,只要病人打个电话,他二话不说,就会出现在病人身边。对病人,他尽心尽力,极为负责,他所服务的三个村,人口近2000人,从医51年来,他从来没有长时间走远门,一直行走于村组之间,守护着乡亲的健康。

他家庭并不富裕,两层陈旧的裸砖房住了几十年,直到去年,在广东养猪的儿子倾尽所有才给老人建了一栋新房。他对乡亲们都很慷慨,行医之初就给自己定下规矩:出诊费、注射费、挂号费全免,去年又立下“给80岁以上的老人和五保户看病免费、7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只收成本费”的新规定……

行医以来,他共出诊约3万次,走路20多万里,看病20万人次,累计帮病人节省药费超过30万元。他的感人事迹传颂四面八方。他行医以来,多次被评为洪江市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。2012年被推荐为“全国最美乡村医生”候选人,中央电视台还专对他进行了特别采访,并已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新闻频道播出。2016年被推荐为“全国最美乡村医生”候选人;2017年4月入选为湖南好人,2017年12月被评为“怀化市第四届道德模范”;2018年1月被评为“洪江市第二届道德模范”。

李克强总理接见“全国最美乡村医生”候选人

 

李晓正被评为“怀化市第四届道德模范”


他是乡亲们随叫随到的“救护车”

“医术高,为人好,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医生啊!”走进花柳坪村,提起乡村医生李晓正,村民们都赞不绝口。村里上至90多岁的老人,下至几岁的小孩,都能记住李晓正的电话,因为只要一个电话,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,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随叫随到的“救护车”。

谈起李晓正,邻乡木兰溪村的61岁老人易双生满脸感动。去年12月的一个夜晚,凌晨1时半,寒雨濛濛,气温很低,李晓正给本村一位老人打完点滴回家刚躺下不久,又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。打电话的就是易双生爱人,说老易肾结石疼得只在床上打滚,请求老李赶快到他家出诊。救人如救火,李晓正急忙披衣起床,骑车往木兰溪村赶。由于下雨路滑,骑了四里地时,摔在小溪边,把脚弄伤了。疼得他当时坐在地上休息了近20分钟。之后,他找了一根木棍拄着,硬是一瘸一拐赶到易双生家中。来不及喘口气。他立马给老易把脉问诊,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救治,老易的结石不疼了,此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,他自己却累倒了。

每天在村里巡诊的李晓正手里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。“老易,你别慌!我这就过来!”接过电话,李晓正急匆匆赶到打电话的老人家中。打电话的是村里80岁高龄的老人易图健,他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、胆囊炎、肺气肿等病,儿子又外出打工不在家。“正娃子救了我两次命,他真是一个大好人啊!”老人易图健动情的说。

趁李晓正给老人看病时,站在一旁的儿媳说,2007年8月,老人得了一场重病,在怀化第一人民医院做了一次手术后,还需要40万元治疗费用,但也未必能治好。40万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,于是家里人把老人接回家中一边准备办丧事,一边抱着试试态度叫李晓正看看。李晓正结合中、西医治疗,没有想到的是,他只花了880元的医药费居然把老人从鬼门关里救回来。李晓正说:“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收得最贵的一笔医药费。”2010年7月,老人又得了肠梗阻。当时一到医院检查要动手术,老人坚决不肯,回家坚持要李晓正看。李晓正凭借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,用中药调理,西药治疗,再次治好了他的病。此后,老人只要一病就会打电话找他,即使深更半夜。

谈话间,李晓正一边拿着听诊器给老人听诊,一边亲切的询问他最近的饮食起居规律,并不时的安慰着他。老人因身体不适而低沉的情绪,也在与李晓正的聊天下一扫而光,房间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。检查完后,老人儿媳急切询问病情。“没事,老人只是感冒了,吃点药就会好的。”李晓正嘱咐老人儿媳,一定要按时催老人吃药。嘱咐完,他又向下一家走去……

李晓正说,老人生病心里不舒服,首先要多安慰安慰他们,让他们开心起来,这样病就好了一半,吃药其实就是辅助作用。老人很多病都是闷起来的,因为没有人陪他们聊天说话。所以李晓正只要有空,就常常往这些老人家中走走,老人们都欢喜得很。

他是照顾留守老人健康的“好儿子”

花柳坪村位于巍巍雪峰山脚下,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,交通极为不便,是个极为偏僻的穷山村。因为山村里没有什么出产,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全部出去打工,只剩下老人和小孩200余人留守山村,村里患慢性病的留守老人就有30多位。对于他们,李晓正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健康的“好儿子”的责任,视留守老人为自己的父母,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。

在78岁老人刘伯顺家中,李晓正正熟练给她打吊针。“这是感冒引起的咳嗽,今天打完吊针就没事。放心吧,你身体好得很,没什么病。”李晓正一边打吊针一边安慰老人。老人三个儿子,大儿子痴呆,小儿子盲人,小儿媳也是残疾人,唯一健康的二儿子在海南成了家。老人近来身体不太好,虽说有低保,还有二儿子每年从海南汇2000多元过来,但家里日子还是紧巴巴的。知根知底的李晓正从不要她的药费,可这老人很好强,不收钱就不看病。没有办法,李晓正就只好收点成本费,过后又再还给他小儿子。

问其为什么不收老人的药费,李晓正说,农村老人不容易,没有什么钱,当然舍不得钱治病。一有病就挨着,结果就酿成大病,大病夺性命的情况就屡屡发生,还不如不收他们的钱,这样他们就主动来看病。再说现在看一次病,国家每次报销药费的60%。“村里面谁家孩子该打预防针了,谁家的孕妇快要生了,哪家的老人身体有啥毛病,我都知道。”对村民们的健康状况,李晓正犹如一部活字典,了如指掌。他每天都坚持到村里老人家中转一圈,及时了解老人身体状况,并记录下来。

村里凡是出去打工的青壮年出去时,都会把家中老人托付给李晓正,而每到过年,他们一回来就会带点东西到李晓正家表示感谢。李晓正一概拒绝,实在拒绝不了的,他就把东西记在下次看病的药费上。

花柳坪村党支部书记易尚生反映,不光本村是这样,对于相邻村的五保户、低保户、困难户来治病,李晓正也都采取减、缓、免方式,从不因为病人没钱而不给治疗,这样的事情,举不胜举。

中和村80岁老人易华玉,一个人单家独户的住在偏僻的山窝,行动不便,生活很困难。李晓正几乎每天要去看一次老人,给她看病喂药、挑水劈柴,并聊聊家常,尽管路远。“知道我行动不方便,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我。别人的电话记不住,但正娃的电话我都能背下来!”提起李晓正,易华玉老人动情地说。

从医51年年来,李晓正免费给多少人看过病,为多少人开过药方,照顾留守老人多少次,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。他只知道这是应该做的,因为都是乡里乡亲。

服务乡亲是我一生的责任

李晓正家境一般,摆设陈旧,画家易图境的一幅亲笔题词“李晓正医生服务态度很好”是家里的唯一亮色。李晓正身体并不好,患有肾积水、胆结石、小肠下垂的他因为没有时间去动手术,只能自己调理吃点药控制病情。但为了给病人治病,他可以一大把年纪上山采草药,一次还被毒蛇咬过,幸好自己会处理,身体没有什么大碍。说起这件事,老伴至今还是心有余悸。但李晓正却并不在意,因为在他心里,把病人看得比自己和家人更为重要。

老伴易素桂说,家里家外的事基本上是她一个人忙过不停。她也曾弄不明白,论医术老李并不比别的乡村医生差,甚至还要好,为啥就赚不到钱。儿子和女儿说,正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兄妹俩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,尽管他俩学习成绩都不错。

不是他不会赚钱,早在1990年7月,李晓正一个朋友在广西开了一家蛇伤专科医院,每月3000元请他去,可他去了仅7天就回来了。 “还是放不下村民,担心他们看病没有医生。”李晓正说,“没有什么比乡亲们看病更重要,为他们服务是我一生的责任!”

“只要是村民一个电话,我无论在忙什么都得丢下就走。没有节假日,哪怕是大年三十,也随时准备着。虽然乡医的日常生活并不轻松,但我喜欢这份工作。有时候也累得想歇歇,可是一想到人家找你,你还得去。将心比心,谁有病都着急,一定要尽快过去给人家看好。”李晓正如是说。正是这样倾心尽力的付出,他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,成了村民们的主心骨,家里人也开始慢慢理解他。

远在广东清远创业而成养猪大户的儿子曾多次打电话劝父亲别干了,到他那里团聚养老,可是李晓正就是放不下乡亲们。“我走了,乡亲们生病了怎么办?”为此,李晓正一家人已有五年没有团聚了。不是他不想儿子,而是乡亲们比儿子更需要他啊!“总是感觉自己对不起家里人,没有给儿子修房子,女儿出嫁也没有什么东西陪嫁,老伴也跟自己没有享过什么福。”李晓正心里一直充满着对家人的愧疚之情。

“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,你还会在乡里当医生吗?”面对这样的问题,李晓正总是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想我还是会,因为我的家在这里,乡亲们就是我的家人!”

丰碑无语,行胜于言。李晓正用51年如一日的坚持,诠释着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,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。 他只是坚持将药送到村民的手里,只是坚持风雨无阻地出诊,只是坚持关爱每一个病人,坚持态度好、技术好、收费少,这看似平凡的坚持,汇成了一股大爱的暖流,温暖了每一个受益的人。他对病人的真诚和责任,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,也走出了自己生命的一片天,他是当之无愧的“最美乡村医生”。